第三十二章:曲意逢迎(1 / 2)

大明之巅 醉卧江上 1267 字 3个月前

胡宗宪此时已是浙江巡抚,在赵文华的鼎力相助下,已能全掌江浙抗倭军机要事。

一般来说,身系要务,是不必总陪伴在赵文华身侧的。

可胡宗宪不得不这么做,因为他有难言之隐。

身在官场,胡宗宪自然深谙‘陪官之道’的重要性。

陪官,陪的是能决定你仕途命运的领导,又陪的是能掌握生杀大权的上司,陪好了名利双收,从此飞黄腾达;陪不好事业暗淡。从此万劫不复。

胡宗宪不在乎名利,他在乎的是事业,在乎的是抗倭大业前途。‘王江泾大捷’,总督张经的凄惨下场,他都看在眼里,这都是拜这位上司所赐,正是如此,使他清醒认识到了上司颠倒黑白的威力。往往上司的一句话,或者某个不经意的背后小动作,都能深刻影响到抗倭大业的进程。

因此,胡宗宪极具洞察力,只要有机会,他绝不会轻易离开赵文华左右。

再说,他实在不信任赵文华那阴晴不定的擅变性格,他必须要时刻守护赵文华身边,为那些正在抗倭前线拼命的将士做好后勤保障,消除将士们可能遇到的任何掣肘。

胡宗宪要为浙江抗倭大业坐镇,当好主心骨。

他要时刻盯着赵文华的一举一动,掌握他的一言一行。

这便是胡宗宪经常有事没事来陪伴在赵文华身侧的重要原因,说白了,就是想让赵文华‘低头不见抬头见’,时时刻刻能见到这么一个人,时时刻刻意识到他的存在,让赵文华心理上对他有种‘身边人、自己人’的吝啬定位,如此一来,抗倭大业才能得以顺利进行,而不被人随意掣肘。

这实在是一个无奈消极的消极办法,但胡宗宪不得不为之。

..............

后堂很安静,只有五菱核桃相互摩擦时才传出来嚓嚓声音。

盛夏的七月,天气带着火辣辣的热情涌进室内,令人不堪其扰。

赵文华稍稍坐直身体,捡起桌子上的三道文书,面露安详,懒洋洋道:“汝贞啊!不是老夫说你,身为一省巡抚,该决断时还要决断,总不能事事都要让老夫替你拿主意吧?”

话虽如此,其实他心中着实对胡宗宪的‘拿捏不定’存有好感,被人高看奉承的感觉很爽。

“秉大人,非是卑职不敢决断,而是因为此事关联重大,卑职见识短浅,恐不能妥善处置,还请大人孤意计较。”胡宗宪低眉顺耳,尽量摆低姿态。

赵文华这才好奇挺直身体,打开手中文书,细细查看起来。

“呵呵,慈溪抗倭大捷,合计剿灭倭寇五十六人,生擒二十人,实在可喜可贺,汝贞啊!实不相瞒,老夫本是慈溪县城骢马桥南人氏,家乡出了这等喜事,老夫脸上也有光彩啊!呵呵....”

赵文华轻轻拂拂胡须,贼眉鼠眼的脸上难得露出久违的正义笑容,旋即,笑容渐失,脸上阴晴不定起来,牙酸嘴歪道:“好啊!好一个年轻有为的张明远,几乎凭一人之力就清剿了几十名倭贼,呵呵,想当初,咱们合数千官军之力尚不能有此胜绩,呵呵。”眼中精光一闪,忽然又想到了‘王江泾大捷’,深为无缘亲自指挥而懊悔,更为张经的没眼力见愤怒不平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