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六章:龙山战役(下上)(1 / 2)

大明之巅 醉卧江上 1255 字 3个月前

身后不远处,百户潘大勇率领锦衣卫的兄弟们死死钉在队伍后方,人人手持利刃虎视眈眈盯着官兵的一举一动,稍有畏战后退者,他们将毫不客气就地正法。

大明立国以来,锦衣卫督战风气逐渐形成,阵前督战、阵后正法是他们的传统,也是他们的无奈,尽管忍受着无数人白眼相待,也或许战役的胜利和他们没半毛钱关系,但他们还是一无既往尽力维持着战役进行。

类似于前世军事法庭,不同的是前世只在战役之后做出处理,推根溯源,或许还带有容情味道,而万恶的封建社会却是在战役中做出处理,甭管冤屈多大,只要后退,绝对就地正法。

锦衣卫督战的重大意义,无须别人解释,张明远也能猜到,作为一支腐朽队伍,临战之时必须要有执法队督促,在稳住阵脚同时,还能给作战官兵产生深深心理震撼,使他们不敢轻易逃命。

队伍还在混乱,戚名将的神情越来越悲戚。

感受着戚名将绝望的神情,张明远心如刀割,但也无能为力,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尽力维持本部兵力阵型,为此战尽一份责任罢了。

..............

黑点越来越多,并逐渐变大,直至能看清前排疯狂冲锋的倭寇那丑陋的容貌。

这是一群真正疯狂的亡命之徒,赤裸上身着有之、麻衣着身者有之、丝绸加身者有之、光脚前行者更有之...........所持兵器五花八门,寒光锃亮的倭刀有之、铁锈斑斑的尖叉有之、粗陋不堪的长枪有之、浑圆斑驳的木棍更有之.............一个个面容狰狞,仿佛是地狱里涌出来的凶神恶煞,龇牙咧嘴呜呜哇哇;一个个嗜血兴奋状若癫狂,甚至有的倭寇嘴角还残留着淡淡殷红,令人不寒而栗。

在众百户、千户尽力维持下稍显整齐的队伍终于出现了散乱,混乱嘈杂中,一种无形恐惧气息瞬间充斥在整支队伍,沉甸甸压在每个人心头;无形且即将要被人虐杀的感觉也环绕在四周,咸涩的空气仿佛飘散着几丝腐烂血腥气息,令人无端有种呕吐冲动。

战争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哪怕你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纤纤妇人,哪怕你是牙牙学语的懵懂孩童,哪怕你是老而腐朽的嬷嬷老人,在战争面前,没人会同情你,没人会怜惜你,战争就像是一台机器,会毫不客气地碾碎在它面前瑟瑟发抖生灵,任何人在它面前都将绝望无助。

仓促万分,难免彷徨;彷徨之下,难免迷茫。

当近千余头狂暴恶兽堪堪冲到距官兵阵型不足白米地方时,早已被压抑恐惧袭扰多时的卫所官兵中突然爆发出阵阵惊呼声,几名军士终于无法忍受,忽然扔下了手中兵器,疯子似的跑出队伍,一边回跑一边大哭,勉强还成阵势的队伍顿时撕开了一道口子,队伍更混乱了。

“给老子砍了。”

正紧密压阵的潘大勇大吼一声。

几名锦衣卫官兵上前追赶,手起刀落,逃阵的军士刹那间身首异处,还未完全断气的躯体兀自在颤颤发抖,不甘心的双目凝视着蓝天,仿佛抒发着心中幽怨。

这就是战争,临阵脱逃,扰乱军心,就地正法。

忧心忡忡的戚名将向潘大勇投去一抹赞赏眼神,他太熟悉全军溃败的下场了。

潘大勇面无表情,冷冷看着众多回头观看且带着怨恨的眼神,心中一横,嘶声大吼:“临阵脱逃者,斩。”

锦衣卫兄弟得令,齐声大吼,震天响的吼声震慑着每名官兵。

“临阵脱逃者,斩。”

像是个阵前小插曲,骚乱不堪的队伍终于恢复了暂时平静。

戚名将见状,连声大吼:“众将听令,火铳在前,弓箭在后,长枪盾牌次之,准备迎战。”

千余名士兵立即摆开携带的火铳,点燃手中火折,准备迎头痛击;千余名弓箭手也捏好了手中弓箭,准备听令射击;身后的长枪盾牌也摆开阵势,准备短兵相接。

戚名将心中明白,大明军队长处在于远距离攻击,火铳、弓箭是对阵倭寇的最有效武器,一旦倭寇进入近距离,展开短兵相接,以大明军队恐惧的现状,或许根本不是敌手,因此,下令先准备几次远距离射击,有效杀伤前排倭寇,震慑倭寇心理,或许还有几分取胜把握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