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二章:细思极恐(1 / 2)

大明之巅 醉卧江上 1622 字 3个月前

大明之巅第一百六十二章:细思极恐读书人冲天怨念背后,张明远至少有三点感触。

一是自己具备了网红特质;

二是在通往大明网红之巅道路上一去不返;

三是被坑的一言难尽。

一个性别普通、脸型普通,浑身上下都透着普通的大明武将,因为一本诗集,莫名其妙激怒了一大批围观群众,在毫无征兆情况下踏入了粪坑,给溅了一身。

非要强行给张明远按上责任的话,张明远一定认为和诗集名称有很大关系,诗词都二百五了,作者不是二百五还咋地?

然后掉坑,还掉得出人意料-----你能想象出书热有风险吗?

如果按照前世理论思路搞一个风险评估,预测一下招喷率,张明远会凭直觉认为没啥风险,既没挑衅传统文化,又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数,更活跃了文化市场氛围,妥妥的安全,只会收获幸福。

事实上是张明远幼稚了,库叉一声闪电般掉进了粪坑。

这说明什么?粪坑变多了,而且长精神了。

现在的粪坑和以往不同了,它正在进击。以前,只有你往粪坑里扔石头,才会溅你一身,现在却是你随便走到一个地方,哪怕看起来很安全,地面也有可能会随时塌陷,变成粪坑,把你吸进去,在里面喷得你生活不能自理。

比如前世说话、办事,早些年只要小心提防,少走夜路,绕开那些明显的喷子聚集区,诸如中医、转基因、M国之类的话题,一般都比较安全,可现在,哪怕你晒个娃,地面也可能忽然塌陷,你噗地掉了下去,大便转眼没顶。

张明远觉得自己和papi酱同病相怜。

..................

甭管怎么说,群体性上访事件算是比较妥善地解决了,虽称不上完美,也可圈可点。

文艺界大佬想让张明远背锅,张明远顺手一甩,完美把黑锅转嫁给读书人和刘世延头上,有惊无险,坦坦荡荡,阴谋论玩得神乎其神。

大门口空荡荡的,各路兵丁均散去了,牧马千户所重新开张,来往办公人员络绎不绝,一切恢复如常,读书人闹事如同大海里泛起的一朵小浪花,没多久就花散凋零,风平浪静。

至于后面发生了什么,张明远心塞,懒得去搭理,不过据一直密切关注此事动向的罕皮透露,对方善后工作做得差强人意,差点升级成江南文艺界与诚意伯之间流血冲突事件。

罕皮咧着大嘴,矜持而做作地捏着嗓子,一副消息灵通人士的萌贱嘴脸,神秘兮兮朝张明远附嘴过来,张明远忍不了,更恶心于他浓臭的汗腺味,慌忙摆摆手,让那张大嘴距自己还有两三米远的地方彻底打住。

罕皮撇撇嘴,表示了对老大假正经的无声抗议后,叭叭开讲。

读书人雄赳赳气昂昂转向刘世延讨说法,把个诚意伯府围得水泄不通,泣血哀嚎了一天一夜,刘世延也不敢大肆弹压,只能任由他们逼逼叨叨。吵闹久了,刘世延也忍不了

,堂堂大明诚意伯岂能容忍宵小围攻,仗着‘没做亏心事’清白干净理念,到大门口与读书人理论,读书人哪听?当街暴打刘管家后,冲着刘世延狂翻白眼,鄙视蔑视以及轻视的一塌糊涂。刘世延老羞成怒,向锦衣卫求助,锦衣卫隐秘地翻完白眼后,表示‘国之重器,岂能悍然下手?’,而后飘然远去。此举竟赢得读书人好感,大肆赞美锦衣卫深明大义同时,对刘世延的痛斥更疯狂了,气得他胡子翘得老高,也毫无办法,就这么静静对峙,直到读书人闹够了,才一哄而散..........估计从此以后,刘世延在江南文艺界名声更臭了。

徐鸿华、秦佳文二人回家后,立即被江南文艺界大肆谴责,不少读书人对他们嗤之以鼻,还把他们家给砸了,二人也双双被扁,心灰意冷下,携家带口逃出南京城,从此云游四方,精研诗赋文化。

《最初进化》

而读书人,经过此次事件后,悲剧发现被人当枪使了,领头闹事的竟是个斯文败类,眨眼便将众人卖了。从伯府散去时脸上都带着几分羞愧表情,可以肯定,他们开始怀疑人生,如果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点,或许回到家,房梁上扯根绳子上吊,不过好在读书人爱要面子,也对世间有很深的留恋情节,一致认为没羞没躁赖活着比什么都强。于是痛心检讨所作所为后,查缺思想漏洞,制定整改措施,然后........对《诗词二百五》产生浓厚兴趣,对比当今复古诗词弊端,忽然意识到文化春天已经到来,发誓要永攀诗词高峰,为大明文艺复兴运动贡献自己火热青春。

.............

罕皮说的磕磕绊绊,张明远听得意兴萧索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