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直破寿春(1 / 2)

三国寇封传 寇扬 1774 字 2个月前

寇封离开后,孙韶疑惑的问道“都督,寇封为什么执意要帮我们打寿春,这不是他的风格。”

“不,这才是寇封的风格。”陆逊回答道“寿春、宛城同时告急,许昌便是左右受敌,曹丕便成了孤军,即便拿下襄阳,他的防线却是大大的拉长了,从襄阳,到新野、再到许昌,所有的地方他都要布下重兵防守,曹魏有那么多兵吗?有!曹魏有那么大的财力吗?没有!这么长的防线,曹丕吃不消,所以曹丕定然会选择回师,巩固许昌,保卫宛城和寿春两地,中原和河北才是他争霸的根基。”

“那么此战肯定能拿下寿春吗?”孙韶又问道

“我看能。”陆逊再次给孙韶解释道“寇封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帮我们拿下寿春,只有那样,我们才会为蜀汉分档更大的压力。”

“那都督为什么要答应他。”孙韶再次问出了其中的关键

“因为这是一个机会,错过了这个机会,大王再想入主中原便很难了。”陆逊说出最为关键的原因“长江天险,是好事,但也是坏事,吴军除了水仗的能力尚可外,无论是攻城还是守城都不如魏蜀两国,吴军必须经历战争,而寿春便是我们的起点。”

孙韶看着此刻豪气冲天的陆逊,他突然有点理解陆逊了,在偏安一隅思想占据主导的吴国,陆逊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,他只有靠此次机会,才能进入中原,这个争霸的真正舞台。

邓艾撤回了襄阳,因为住在襄阳东面的百姓发现了魏军斥候的行迹,邓艾能够猜到,魏国的大军是要从东边进攻,如果自己继续和满宠在此较劲的话,襄阳很快便会落入曹丕手中,钟国仁麾下的一万人,对于襄阳城来说太少了,根本守不住襄阳城。

“士载,你可算来了。”钟国仁看到邓艾以后激动的说道“你说寇大哥也真是的,让我守卫襄阳,我带领一支队伍还行,守襄阳,实在是太难了,襄阳我可就交给你了,不过战我可要打。”

钟国仁和邓艾的关系很好,毕竟当年是钟国仁接回了邓艾的母亲。

“那我就恭谨不如从命了。”邓艾回答道

经过寇封的淬炼,邓艾已经习惯了自领一军,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,不断积累下,邓艾越来越有大将之风了。

虽然大汉只在襄阳经营了短短一年多,但是襄阳的百姓却是打心眼里认可大汉,邓艾招募青壮,协助守城的告示一发出去,便招募到了两万人,这两万人自然是要负责城墙的修补和军需的补给。

渡河之后的曹丕令满宠回师宛城,武关已经失手,宛城不容有失,宛城若是失守了,他就只能退守许昌了。

而此刻,宛城城外正在为了宛城的归属进行着一场真正的大战,赵云带着六万汉军已经和徐晃、曹楷带领的六万魏军打了三天了,两军都是寸步不让,一个是非冲进宛城区不可,一个是绝不让援军冲入宛城,没有什么单挑,没有什么计谋,两军就是这样每日厮杀。

最终选择了撤退的是赵云,因为满庞也回师了,在充足的兵力面前,赵云不能冒险,所以他退到了宛城以西。

这个位置让徐晃和满宠很不舒服,进的话,赵云一定会拒武关而守,不进的话,两军便被赵云钉在了宛城,襄阳那边曹丕的兵马已经不足七万了,他能打下襄阳吗。

曹丕确实无法打下襄阳,他的眼光不错,邓艾是个帅才,他看中的邓艾如今就挡在他的面前,不让他前进半步。

更让他暴跳如雷的是,寇封竟然和陆逊达成了协议,如今他们已经出现在了寿春,形势对曹丕异常不利起来。

曹丕令攻打攻打河东的曹休放弃了夺回河东的战略,越过黄河,进驻洛阳,这是他给自己留的后手,若想把他困在此处的话,刘禅必须倾注大量的兵力,那么长安定然是空虚的,到时候他要兵行险着,直扑长安。他又令徐州守军向寿春方面支援,寿春他丢不起。

寿春城外,寇封和陆逊站在了一起,如今的寿春依旧有三万守军,在此守城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堂弟,诸葛诞。

他知道陆逊会来,因为他不相信孙权,他也多次上书过曹丕,给此寿春留三万人实在太少了,但是一心要收复襄阳的曹丕并没有多余的兵力支援寿春。

三万人,面对的却是蜀汉和孙吴的十万联军。

寇封和陆逊都没有藏拙,他们就是要一击而下寿春。

今日的寇封是亲自带兵冲锋,他冲在了最前面,也是第一个冲上了寿春的城头。

很快,大量的汉军便随着他冲了上来,先是姜维,后是屠虎营,突围以来连战连胜的汉军再次表现出了他们的斗志。

而吴军这边的先锋大将朱恒,也在借着城头的士兵去防备寇封的空单攻上了城头。

城下的陆逊看着寇封,眼中闪过了一丝杀意,这个人留不得,他太强了,强到让陆逊现在就想要杀死寇封。陆逊努力的压下了这个心思,寇封对于他来说还有用,寿春虽然攻下了,但是曹丕很快便会发起反扑,到时候才是最为恐怖的,他要将寇封麾下的士卒消耗完之后,再对寇封动手。

冲上城头的朱恒杀向了寿春的守将诸葛诞,诸葛诞哪里是朱恒的对手,想以身殉国的他,却被朱恒生擒,等待陆逊发落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