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章 再复盟约(1 / 2)

三国寇封传 寇扬 1754 字 1个月前

张昭的话,很快便得到了印证,这场战斗中,曹叡本来就是黄雀,他的爷爷和父亲都不愿意重用的司马懿,被他给予了大量的权利,一人独揽徐州、青州兵马,此刻司马懿在下邳附近聚集了十万精兵,而司马懿的目标便是夺回被孙权占据的中原城池。

另一面,寇封令夺取了武陵的孟获和俄何烧戈分兵两路,孟获自是绕回了桂阳,和寇封一起围攻桂阳,而俄何烧戈则率领的东军退回到了江陵,大战不断朝着大汉有利的一面发展着。

孙权很快得到了魏军在下邳聚集兵马的消息,虽然还不能确定司马懿的目标,但是百官朝议之后,孙权依旧派出了诸葛瑾,希望可以和蜀汉停战,恢复盟约,继续一致对魏国。

这几日的孙权苍老了许多,虽然战火没有烧到江东,但是他知道,平定荆南以后,寇封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江东,失去了荆南,江东再无长江天险,守城经验缺失的吴军对上寇封的百战之师的话,谁胜谁负,很快便会得出分晓。

“大王,臣有句话,不知道当讲不当讲。”准备出使的诸葛瑾此刻和张昭坐在孙权的面前。

“讲,本王恕你无罪。”孙权知道诸葛瑾是有所顾虑,先给他吃了颗定心丸。

“此去长安,形势不比往常,寇封的大军已经有吞并江东的趋势,刘禅凭什么答应停战呢。”诸葛瑾出言道

对,此去长安,孙权和诸葛瑾手中几乎没有什么筹码,陆逊久攻宛城不下,如今后路已经被邓艾包抄,陆逊退兵这个筹码比起刘禅手中的牌面来说,太轻了。

“张爱卿。”孙权询问的看向了张昭。

“大王,臣能说的只是请陛下下令,让陆逊撤回寿春,其他话便不是做臣子的该说的话了。”张昭说道

孙权知道二人想说什么,如今唯一可以保住基业的办法便是暂时向刘禅称臣。

“我必须是大汉的吴王,这是底线。”孙权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。

而远在宛城的陆逊并没有等到孙权撤兵的命令,便开始撤兵了,陆逊从来没有相信过曹魏,他早已经意识到,曹魏为什么不动用青州和徐州的兵,所以他的眼睛时刻观察着这两处要害,青、徐二州刚有异动,陆逊便毫不犹豫的撤兵了,襄阳和江陵的失败,已经注定了此战的败局,本来陆逊想再赌一把,他想夺下宛城,而后南下,盘活整盘棋,但是宛城有高人在,这个高人可能就是他永远无法逾越的诸葛亮。

邓艾同样没有阻挡陆逊的大军,他这点队伍,在野外遇到陆逊,还不够陆逊军塞牙,相反,正在攻打许昌的张郃却是向陆逊开战了,魏吴两国的盟约在两国将领看来毫无任何意义,他们缺少共同的使命,更多的是利益的交织,所以在关键时刻,根本靠不住。

陆逊将几日的郁闷全撒在了张郃军的身上,他早料到了张郃会阻止他,因为司马懿在下邳的部署还没有完备,曹叡定不想让他这么快回到庐江。

张郃这几年很憋屈,他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被击溃了,他看着自己充满褶皱的双手,感觉自己真的是老了,他多年积累起来的荣耀,再短短几年时间里是烟消云散,此刻的他有些羡慕告老还乡的徐晃,自己是不是也该安享晚年了。

诸葛瑾还没有到达长安,荆州已经传来了新的消息,寇封拿下了桂阳,如今寇封已经和孟获合兵一处,正在向南海靠近,而同时也在向南海靠近的还有一直和徐盛对峙的酒鬼军,徐盛被包围,不仅标志着吴军散失了在荆州地区的统治权,也标志着吴军的南部战场彻底失守了,只要击败徐盛,寇封便可以长驱直入,进入江东。

诸葛瑾此次的谈判很被动,即便刘禅给足了诸葛亮面子,好生接待了他,但是他能感受到蜀汉群臣的态度,便是要趁这次机会吞下吴国。

“陛下,如今寇将军势如破竹,迟早可以打下孙吴的全境,此时议和,就是放任孙吴休养,孙吴从来不是我们的盟友,等孙权缓过劲来,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再给我们一刀。”魏延出言道

杨仪此刻也是点了点头,难得没有反驳魏延的话,拿下孙吴,天下一半便落入大汉手中,他的权利自然也是水涨船高,哪能不愿意呢。

刘禅看向了诸葛亮,诸葛亮出言道“吴国来求和的是诸葛瑾,是臣的兄长,臣理应回避。”

“丞相,朕要听你的意见。”刘禅不给诸葛亮任何推诿的机会,出言问道,他能够感觉出,诸葛亮为了衬托他的英明神武,话越来越少了,更多的是对他的肯定。

“陛下臣以为,攻下孙吴自是好事,但是攻下孙吴的同时却是拱手放弃了更为富庶的中原,如今陆逊已经在退守寿春的路上了,若是寇将军拿下了江东地区,陆逊很有可能会投靠曹叡,就这样让曹叡兵不血刃的拿下二十万精锐吗?而且这二十万都是吴军,他们熟悉水仗,在曹魏从支持下,他们若是打回江东,江东我们能守的住吗?”诸葛亮分析道

“既然如此,丞相以为该如何答复吴使呢?”刘禅继续问道

“我猜孙权的底线是陛下封其为吴王,而大汉的要求正是孙权向大汉称臣,那么江东地区在名义上就算收复了,到时候举国欢腾之下,士气自是大震,凭借这等威势,自是可以将曹叡打出中原。”诸葛亮说道

魏延和杨仪都没有对诸葛亮的想法提出任何反对意见,诸葛亮看问题确实是一针见血,此刻最大的敌人依旧是曹魏,孙权虽然在此战中变的弱小了,但是还不是彻底将其覆灭的时候。

孙权的降表和称臣的书卷,就在诸葛瑾的身上,而刘禅也非常大气的封孙权为吴王,勉励其为了光复大汉的事业而继续战斗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