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9章 改变(1 / 2)

(这个转变有些突然,看上去不大现实,本来锤子也只想写抗战,至于由谁领导。该谁就谁了。这个问题必须交待一下。好了,就说这么多,真有看不下去的书友,也没办法了。)

“当初东北大学迁到兰州来,姜司令是下了大力气的,当初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,大家节衣缩食,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,也要重建大学,送学生去海外留学。在各县办中学,小学。没有一个强力的人带头,那些骄兵悍将如何震慑得住,又如何能迅速的收拾整个西北,教育也早就进行不下去了。西北教育能有现在的局面,姜司令的确居功至伟,只是由于日寇入侵,战争牵扯了姜司令太多的注意力,另外教育已经单独划到了教育署,后面除了我这个教育署长,其他人见司令一面都有些难了。”

刘治州颇为感慨地道,想到当时初来西北的局面,再看看眼前绿草如茵,校园内清澈的河水流淌,一幢幢设计新颖,凝聚着西式与华夏风格的教学楼。当初他跟周诒春这些人建议为了节省精费,尽可能的那间的建设,不过姜立力排众议,打算一次性将大学建好,要建一个百年工程,能一直延续给子孙后代,让他们引以为荣的大学。在那段极为艰苦的岁月,姜立甚至从上海,天津等地聘请了洋人设计师,进行设计,督造。五六年的时间过去,时间证明了当初姜立的决定,正是靠着这些投入,才吸引了当初大量的德藉教授,才使得这所大学成为整个西北最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建筑群,由于当初预留出来的土地,还有兰州大学的不断扩大,在大学边缘,仍然还在有计划的进行扩建,虽然姜立现在已经不再管这边的事,但学校却仍然按照当初的轨迹在展。这确实是一个百年工程,而且汇聚了整个民国各个学术界的精英,毫无意外的,兰州大学已经成为此时民国的第一学府。成为整个民国高端人才的摇篮。

“是啊,当初整个东北大学也不过两三千人,现在单是在校人数就扩大了将近十倍,校区面积更是十倍都不止。当初来的时候何曾想过会有眼下的局面,这可不光是有钱就能拉扯起来的。还要大量的理化工科的师资力量。当初花了大价钱从德国,美国请的人才,到后来留学归国,西北本地的一些毕业生,把师资力量扩大了,再加上后来大量入驻的犹太藉教师,才有了眼下的局面。虽然很少再见到司令,但这些可都是之前种下的因果。咱们现在运营的模式,也是当初姜司令定下来的基调。眼下虽逢战乱,但民国教育之盛况未减分毫。反而汇聚中外之精髓,愈兴旺。司令虽未从事教育事业,然每次举措,对西北,乃至整个民国教育界推动之大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,只可惜这段时间以来,司令一直为抗战殚精竭虑,再难像以前一起碰面,商讨西北教育界的问题了。”提到姜立时。周诒春也是一脸的崇敬之色。

“能把战事管起来,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,日军积蓄多年,可不是一般人能挡得住的。咱们当初从瑞金一路走过来都是小米加步枪。进了西北还以为到了国外。这各式新的飞机,大炮,装甲车,咱们以前可是见都没见过呢。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