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曹丕驾崩(1 / 2)

三国寇封传 寇扬 1747 字 2个月前

“恩?”曹丕看着司马懿,示意他说下去

“陛下,如今武关、寿春被破,天下大势与之前大有不同,虽有陛下天威,襄阳不日可破,但是与其孤军深入荆州,不如先暂退许昌,一面守卫宛城,一面夺回寿春,况且我军现已夺回许昌的南部屏障新野,待到恢复中原防线之后,再行南征。”司马懿出言道

曹丕看着司马懿,司马懿很懂他,但是司马懿给他的感觉和陈群给他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,若是今日陈群说出这样的话来,曹丕一定会引以为知己,今日司马懿说出来,曹丕却是打心里多了几分防备。

防备归防备,但是毕竟有人为他说出了撤兵的话,找到了撤兵的理由,这个台阶,曹丕得下,而且必须要下。

曹丕开始撤兵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神州大地,和曹丕撤兵截然不同的是孙权,孙权在不断的增兵,朝江夏和寿春两个地方,占领寿春一战,确实激起了孙吴朝堂中的信心和大志,增兵的建议得到了认可,尤其是如今孙吴的中层将领中,很多是和孙策当年从寿春来的,好不容易可以打回故土,自然是非常的积极。

于曹丕、孙权都不同,刘禅也没增兵,也没有撤兵,曹休的突然出现让刘禅、诸葛亮和魏延看出了其中的危险,如果再增兵长安将会空虚,如果撤兵的话,寇封会更加危险,如今刘禅处在两难的境地。

此刻最为困难的应该就是寇封了,士卒们从寿春带出来的兵粮已经所剩无几,如今大军行进到了许昌的西南处,虽然许昌和汝南都未出兵,但是在他的面前却被两万魏国禁军,一万虎豹骑拦住了去路。

禁军和虎豹骑都没有贸然进攻,寇封知道,他们是在等曹丕回师,若是真等到曹丕回师的话,这支跟随自己转战一圈的士卒便再无生机了。

“怎么办!”寇封脑海中无数的问自己,和曹魏禁军还有虎豹骑正面开战吗?无异于送死。据险而守吗,一来快没兵粮了,二来、守谁?虎豹骑和禁军根本没有对他发起攻击,只是保持着距离,等待着大军的到来。考虑到会出现的援军,赵云和大汉铁骑被钉在了武关,邓艾如今只够守卫襄阳,自己为了躲避陆逊,这招走的是不是太冒失了。

寇封并非没有援军,此刻的赵云也在不断的想办法,他已经对徐晃、满宠发起了多次的进攻,在没有虎豹骑这支骑兵力量的情况下,二人只是据守,没有半分出来的打算。

马岱想要兵行险着,绕到二人背后,去救援寇封,但是赵云却是下不了决心,马岱此去稍有不慎同样会是全军覆没,浑身是胆的赵子龙,自己冲锋可以,但是若加上士兵们的性命的话,他便会犹豫了许多。

正当赵云拿捏不定的时候,邓艾再次给了曹丕一个巨大的惊喜,邓艾出城了,为曹丕殿后的张郃军被邓艾狠狠的打了一顿,邓艾坐在战马上,看着他曾经仰慕的名将,如今在他的攻势之下落荒而逃,心中却有一丝哀伤,英雄终将落幕,你可以战胜敌人,但是你战胜不了时间,名将也会老,自己也会老,希望在老之前能够帮助陛下一统天下吧。

邓艾没有继续过江,张郃已经稳住了阵脚,他过河也占不到任何好处,他只能祈祷,祈祷寇封可以逃出来。

曹丕病了,可能是因为渡河的时候在船头站了一会,他染上了风寒,在加上此战打的如此憋屈,心中忧愤,到达新野后,曹丕便卧床不起了。曹真和钟繇没能将曹丕病的消息瞒住,魏国军中、政界本来就充斥着各大家族的势力,曹丕病倒这件事情,在他们看来并不是小事,一时间曹魏无论是朝堂还是军中都有些人心惶惶。

而赵云也终于下定了决心,他委托邓芝负责守备,他和马岱绕小路,绕过了徐晃和满宠的营寨,直扑宛城后方,准备救援寇封部。

另一方面驻扎在襄阳北面的邓艾也按照赵云的部署,随时准备渡江,赵云想要通过击败防备邓艾渡江的张郃来搅乱魏军的部署。

赵云刚刚到达张郃附近,张郃却是开始向新野方向撤兵,曹丕发出军令,除徐晃驻守宛城外,张郃退守新野,其余部众随他一起返回许昌。

许昌城西南,如临大敌的寇封本以为这是一场对他狂风骤雨的打击,但是他万万没想到,魏军悉数退回了许昌,包括一直和他对峙的禁军,虎豹骑也只是对寇封进行了进一步的驱逐,待寇封到达宛城边界后,虎豹骑也便退回了许昌。

魏国发生了很大的大变故,公元226年,正值壮年的魏国皇帝曹丕在归途中偶感风寒,哪知这病愈演愈烈,不久曹丕便不治身亡,驾崩于新野,魏军仓促退兵之后,在许昌监国的新帝曹叡登基。而曹丕给曹叡留下的托孤重臣便是钟繇、曹真、陈群、司马懿、曹休五人。在曹丕身边的四人在退兵这件事上虽然意见并不统一,但是朝堂之内并不平静,曹丕还在世的兄弟们,得到消息后,再次漏出了獠牙,虎视眈眈,为了不出纰漏,还是假借曹丕之名,迅速完成了这次退兵。

失掉新野的寇封,在转战一圈之后,得以和赵云汇合在了一处,汉军并没有因为曹丕的突然离世而停下了攻势,就如同当年曹魏趁着刘备驾崩,联合五路大军讨伐蜀汉一样,旧帝刚死,新帝未稳之时,正是敌对国用兵之时。

刘禅是这么想的,孙权也是这么想的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